基本工資緩漲 台灣走錯路

2012-10-03 天下雜誌 507期 作者:吳挺鋒

陳冲拍板,基本工資緩漲。重點不在這區區二六七元,而是暴露台灣的政策思惟,還停留在削減成本的老路,將讓企業與產業升級無緣。

為了二六七元,王如玄哽咽掛冠,辭去她做了四年多的勞委會主委。

王如玄還在立院備詢,行政院長陳冲卻在外頭召開記者會,宣布基本工資「緩漲」,這種「決戰境外」的團隊運作模式,很難讓人對「安心內閣」的承諾安心。

基本工資調漲的爭議背後,重點不是數字,而是思惟。

每月增加二六七元,被勞工團體戲稱為「茶葉蛋」行情,對弱勢勞工的生計根本助益不大。

但反過來說,上調二六七元(而且,還不是所有勞工都符合條件調薪),便會壓得資方「連一粒米都無法下鍋」?

台灣企業的競爭力,應該沒這麼不堪一擊。但若仍拒絕擺脫以削減成本(cost down),為唯一競爭力的思惟,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將更大。

薪資不是競爭力的殺手

薪資不是競爭力的殺手,除非經濟體走的是勞力密集模式。

最明顯的例子是北歐,高薪與高成長相輔相成,而非互相拖累。再看韓國,從二○○二年到一一年,薪資漲幅將近五成,台灣只有一成;十年下來,韓國的經濟表現還是凌駕台灣。

北歐是標準的創新經濟體,韓國也迅速朝這個目標轉型,甚至連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,也紛紛調漲各地最低工資,來推動戰略升級。

台灣政府、企業的願景,都認同應該往創新、升級、加值前進,為何卻仍繼續研擬擴大引進外勞上限,以及外勞與本勞薪資脫鉤?

只爭朝夕、不爭千秋

削減成本,就像吞服類固醇,短多長空。政府、企業也都高喊產業升級、技術升級。但戒癮總是知易行難,最後只好自我說服:「只爭朝夕,不爭千秋。」

如果台灣經濟,真的只能在「勞工加一顆茶葉蛋」,和「企業連一粒米都無法下鍋」的二選一裡打轉,則再多的「轉型、升級」方案,都是空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m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